卖出上千只灵巧手,人形机器人的泼天富贵,被北京创企接住了


对话因时机器人:降本不是上游厂商核心任务

卖出上千只灵巧手,人形机器人的泼天富贵,被北京创企接住了

原标题:卖出上千只灵巧手人形机器人的泼天富贵,被北京创企接住了
文章来源:智东西
内容字数:8148字

因时机器人:十年磨一剑,在人形机器人浪潮中乘风破浪

本文讲述了因时机器人创始人蔡颖鹏带领团队十年间在机器人领域探索、坚持和发展的历程,以及该公司在人形机器人产业浪潮中取得的成就和对行业未来发展的独到见解。

1. 从ODM到核心零部件自研:蔡颖鹏最初从事机器人ODM业务,后意识到核心零部件是制约机器人发展的瓶颈。2016年,他创立因时机器人,专注于研发微型伺服电缸和仿人五指灵巧手等核心零部件,填补了行业空白。历经四年研发,在2020年实现量产,并在行业寒冬中逆势突围,实现了商业化落地。

2. 微型伺服电缸:为机器人造“肌肉”:因时机器人的核心产品——微型伺服电缸,是一种高精密的线性执行器,广泛应用于医疗、3C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其微型化、一体化和柔性化的特点,使其成为各种精密设备的理想选择。公司自主研发,攻克了从样机到量产的诸多技术难题,目前已推出五大系列产品,累计出货量超万台。

3. 灵巧手:实现大规模交付:因时机器人成功研发出中国首款商业化量产的仿人五指灵巧手,也是国内唯一已大批量交付的厂商。灵巧手采用微型伺服电缸作为驱动部件,具备高精度、高灵活性的特点,应用场景广泛。2024年,销量突破2000台,海外业务增长20倍。

4. 生态定位与未来发展:蔡颖鹏认为,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瓶颈在于泛化作业能力。因时机器人将继续专注于核心零部件研发,为人形机器人整机赋能,不会涉足整机研发。公司将开发更多适配人形机器人的产品,例如功率更大的微型伺服电缸等。他看好工业领域成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的突破口,并认为移动复合机器人是理想的过渡形态。

5. 降本并非核心任务:蔡颖鹏强调,降本不应成为上游厂商过度关注的重点。国内机器人已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更重要的是保证产品快速迭代、提升性能,同时保持批量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过早地追求价格内卷,不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总结:因时机器人十年磨一剑,在机器人领域深耕细作,凭借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把握,在人形机器人浪潮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未来,公司将继续专注于核心零部件研发,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联系作者

文章来源:智东西
作者微信:
作者简介:智能产业新媒体!智东西专注报道人工智能主导的前沿技术发展,和技术应用带来的千行百业产业升级。聚焦智能变革,服务产业升级。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