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圈在不断加速,但已不再局限于模型本身,而是转向了应用层的比拼。
商汤科技Copilot负责人贾安亚:大模型生产力工具的市场与未来
本文总结了InfoQ对商汤科技Copilot产品负责人贾安亚的采访实录,探讨了大模型生产力工具的市场可行性、应用与推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采访中,贾安亚深入分析了该领域的技术难点、商业模式、市场挑战和未来创新方向。
1. 大模型生产力工具的市场可行性
贾安亚指出,大模型生产力工具的研发面临三大技术难点:训练数据的数量、质量和多样性;庞大的算力资源需求;以及实际场景与通用大模型能力的差异需要大量人力进行对齐。研发和部署成本则取决于应用场景、服务人群和部署形态,云端部署需平衡用户体验和推理成本,私有化部署则需考虑终端算力限制和特定场景需求。
相比传统工具,大模型生产力工具对企业具有三层价值:增强工作效率(例如代码生成);积累优质研发资产(例如利用企业内部文档和代码库);探索新的研发模式(例如优化整个软件研发流水线)。商业化模式包括SaaS服务、私有化部署或一体机,以及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2. 大模型生产力工具的应用与推广
大模型生产力工具的推广和应用面临用户使用门槛(需要高质量的问题才能获得有用答案)、信息安全需求(需要私有化部署以保护企业数据)和同质化竞争等挑战。企业在选择大模型服务时,应关注模型性能和适用性、安全性和合规性、可扩展性和定制性以及成本等关键因素。
企业有效利用大模型生产力工具的策略包括:明确业务目标;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持续迭代和优化;以及跨部门协作。适应组织结构和文化变化则需要自顶向下和自下向上相结合的方式,从确定性强的场景逐步推进,并辅以激励措施。
3. 大模型生产力工具的未来发展
未来几年,大模型生产力工具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多模态模型的普及;快慢思考场景的分离;以及实时协作和交互的增强。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竞争也将加剧。技术创新方向包括多模态融合、代码数理能力增强、与智能硬件和具身智能的深度融合,以及推理性能优化。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大模型生产力工具需要专注于用户体验、垂直整合和建立开放生态。
联系作者
文章来源:AI前线
作者微信:
作者简介:面向AI爱好者、开发者和科学家,提供大模型最新资讯、AI技术分享干货、一线业界实践案例,助你全面拥抱AIGC。